抗击疫情 也要守护心理健康

发布者:米国伟发布时间:2020-02-20浏览次数:4571

一个特殊的新春假期,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随着每天疫情信息的不断变化,

我们为被新冠病毒折磨的患者痛心,

为抗疫第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担心,

更充满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信心!

除了身体健康之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也尤为重要。

一起来了解一下:

新冠肺炎作为一种突如其来的传染性疾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情境,我们需要对环境威胁和挑战有一个适应过程。当人遇到严重内外环境干扰性刺激时,人体内外环境稳定性被打破,便有可能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

“肺炎疫情”可能引发的应激反应

1.普通大众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应激反应:

·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身体各种感觉特别关注,并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疫情”联系起来。

· 情绪:对“疫情”无法控制的紧张、担心、焦虑、恐惧;情绪容易烦躁,容易激惹;对“疫情”信息感到愤怒。

· 行为:逃避、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测量体温, 行为冲动,减少社交等。

· 躯体:食欲差、恶心、腹部不适、腹泻、尿频、出汗、肌肉紧张及发抖、双腿乏力、头痛、胸痛、胸闷、手足无措、坐立不安、睡眠差(入睡困难、睡眠浅、早 醒、多梦且多恶梦);甚至出现血压、体温升高等情况。

2.被隔离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应激反应

· 认知: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灾难化;否认疾病;对生病、对社会觉得不公平。

· 情绪:突然到来的人身自由限制,造成慌张、不知所措;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恐惧死亡;抱怨、愤怒;感到沮丧孤独、被抛弃。

· 行为:对身体过分关注;反复要求医学检查;服用大量药物;依赖家人、医生;冲动行为。

· 躯体:原有症状加重,失眠,食欲不振等。


最后送上一组疫情应对心理健康口诀

愿携手战“疫”,健康相伴!


(一)医务人员

营造愉悦氛围,调节心理预期;

觉察负面情绪,互相肯定打气;

找到放松方法,合理安排作息;

充分理解患者,冷静乐观鼓励;

科学心理防护,定能战胜瘟疫。

(二)普通人群

减少过分担忧,做好信息过滤;

合理饮食睡眠,维持作息规律;

通风洗手口罩,平静耐心戒躁;

获取社会支持,接纳焦虑恐惧;

关注心理异常,专业援助勿虑。

(三)疑似人员

避免侥幸心理,及时上报就医;

消除疾病耻感,直面焦躁压力;

思考切勿片面,科学认识疫情;

耐心等待结果,寻找生活意义;

增强心理韧性,身心和谐统一。

(四)确诊人员

切忌恐惧疾病,乐观面对治疗;

合理心理预期,掌握应对技巧;

取得心理支持,避免抱怨急躁;

寻求专业帮助,医患相互依靠;

鼓励配合医护,争取早日转好。

资料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