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会议精神
(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在武汉举办,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三化”大武汉和国家中心城市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将按照全省“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争做“五个排头兵”。
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当前,武汉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武汉,为武汉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形成了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强大气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赋予武汉新使命,进一步强化了武汉“国家战略要津”的地位。经济总量在万亿台阶上持续攀升,各种有利因素不断增多,为武汉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在全国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中体现更大担当、更大作为!
大力推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紧盯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补链、强链、延链行动,大力推进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左右。确保东风本田三厂、京东方10.5代线、华星光电T4等5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投产。加快推进长江存储二号厂房、天马G6项目二期、东风乘用车扩建等18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工业投资增长13%以上。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开展工业新技改行动,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建设和创新应用,滚动实施100个企业技改示范项目,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全覆盖,提升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日用轻工、建材等优势产业竞争力。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着力打造一批新名企、新名家、新名品。
推动汉正街高品质发展
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加快建设“一都一枢纽、两城四中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支持各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力争新增5栋纳税亿元以上商务楼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东风汽车、中国信科、宝武武钢集团、葛洲坝集团、中诚信、小米武汉等各类总部企业跨越发展,支持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在汉举办全球供应商大会,大力引进企业总部或“第二总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深入实施新消费引领计划,鼓励发展生鲜电商、智慧零售等新业态,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0%以上,培育引进知名品牌旗舰店、体验店50个。推进全市商圈差异化发展,支持各区打造商业地标,推动汉正街高品质发展,建设江汉路等一批高品位步行街,鼓励社会资本复兴“老字号”。推动市属商业集团转型发展,提升本土商贸企业竞争力。
深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
市级重大项目计划投资2200亿元以上;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不断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
推动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企业500强等知名企业深度对接合作。
聚焦全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项目,打造完整产业链。
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逐步形成总规模100亿元制造业发展基金、总额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筹措100亿元用于支持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开展民营企业壮大工程,扩大“四上”企业总量规模,加快培育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搭建政商交往、政企沟通制度化平台,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等活动,切实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深入推进武汉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申报国家级保险型社会先行示范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推进上市公司倍增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支持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8户以上、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100户,直接融资规模达到2000亿元。开展常态化银企对接活动,实施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万企千亿”行动计划,确保实现“两增两控”目标。做大做强法人金融机构,新增金融机构10户以上。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武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武汉,为新时代武汉高质量发展定向导航、把脉施治。武汉发展站上新起点,迈入新境界。
一年来,全市上下牢记“四个切实”殷殷嘱托,高扬干事激情,迸发奋进力量,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和国家中心城市,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对标先进、拼搏赶超,努力做到“作风扎实、工作落实、结果真实、心里踏实”,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18年,武汉发展交出了一份逆势前行、强劲发展的年度答卷,市民可以感受到全方位的实实在在变化。
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以第一力度抓第一要务,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全面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1%。
新动能加速集聚
强化创新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四个国家新基地,着力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三新”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超过27%,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全民迎军运热潮涌动
坚持细致精致极致卓越,聚焦“五边五化”,全域推进综合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开展“与军运同行”系列活动,环境面貌加速蝶变,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市民热情持续高涨,“迎接军运会、打造新环境、当好东道主”成为全民行动
一批痛点难点问题加快破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用改革的办法积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大力推进“一城一港一主体”,阳逻国际港实现统一运营;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水质提升攻坚取得积极进展;大力建设停车场、充电桩,市民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正逐步缓解。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武汉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热点城市
50多项国家重大战略和改革试点任务叠加聚焦,武汉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被赋予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新使命。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国际政要和商业巨头频频来访,中国国际友城大会、中外企业家峰会、大河对话等重大国际活动接连举办,武汉正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热点城市。
【数读武汉2018】
综合经济实力跃升——
在汉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66户
招商引资签约金额2.01万亿元
签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59个
开工项目总投资8889亿元
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5个
纳税亿元以上商务楼宇50余栋
内生增长有动力——
新增诺贝尔奖工作站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8个
重大科技成果就业转化1072项
创投资本总额达到1337.9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
城市发展现活力——
为企业减税降负279亿元
自贸区武汉片区新注册企业10547户
新开通至伦敦等国际及地区航线5条
成功举办国际性大型活动20余场次
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增加到109个
城市功能更完善——
阳逻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5.7万标箱
地铁通车总里程达到305公里
新增停车位10万个
开工建设海绵城市40平方公里
市民生活水平又提高——
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1402.7亿元
社会保险净增参保人员98万人次
实施棚户区改造5.2万户
建成老年宜居社区600个
为老旧小区提供物业服务2460个
新增学位近6万个
刑事警情下降22.4%
【武汉有了这些新称号】
武汉被赋予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新使命
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中铁大桥局荣获中国质量最高奖
武汉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打造新兴产业集群等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商事制度改革、政务服务改革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自贸区“先出区、后报关”等4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
东湖绿道获国际规划卓越奖
获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武汉卓尔足球队冲超成功,武汉再成“中超之城”
【武汉取得这些新突破】
三大产业主营收入突破5000亿
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突破5000亿元。
上市企业总数居中部城市首位
长飞光纤、锐科激光、明德生物等9户企业成功上市,总数达77户,居中部城市首位。
成为比肩京沪的“双中心”城市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增至2个,成为比肩北京、上海的“双中心”城市。
留汉大学生创历史新高
留汉创业就业大学毕业生40.6万名,创历史新高,人口净流入量居全国城市前列。
独角兽企业居全国第五
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237户,瞪羚企业500户;独角兽企业达到5户,居全国第五位。
审批时间实现“双减半”
市级“网上办”事项达到73.1%,大幅压减行政审批时限,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实现“双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