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下探索高校后勤建设新思路

发布者:刘春玲发布时间:2017-03-14浏览次数:988

高校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后勤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展现出一系列新常态。主要表现为,多元服务主体并存、服务更重品质、改革更重内涵、科技代替体力等。与此同时,高校后勤工作在服务品质、质量控制、队伍建设、安全稳定、经营运行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挑战进行研究分析,谋求高校后勤工作新思路,将有助于高校对相应工作进行部署调整,促进高校后勤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新常态下的新挑战

( ) 服务主体多元化对控制服务质量提出新挑战

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现代大学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后勤服务主体逐渐趋向于多元化,普遍呈现后勤自有服务实体 、后勤自办企业实体和自选社会企业实体等多元服务主体并存的局面。而各个服务主体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对进入校园的社会企业如何监管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许多高校已通过组建质量监管部门对各个服务主体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控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监管、有效控制服务质量成为高校后勤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 ) 服务需求品质化对提升服务质量提出新挑战

高校后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师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师生的服务需求也随之不断提升,愈发彰显品质化。从学生层面来看,个性化需求较以往更为突出;从教师层面来看,具有留学经历的老师更加注重国际化方面的服务需求。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师生的多元需求,打造品质文化,实现品质化服务,是高校后勤面临的重大挑战。

( ) 内外环境复杂化对安全稳定提出新挑战

安全是高校后勤工作的生命线,是高校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迁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服务面临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高校基建楼宇数量不断增多、各类设备设施逐渐应用、后勤服务对象密度不断加大,导致高校后勤日常服务保障安全难度增加。当前,高校普遍为开放式校园,对不法分子防范能力薄弱。另外,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下,其他各类食品安全、卫生安全,以及群体性安全事件也是高校后勤服务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 ) 高等教育法制化对后勤经营行为提出新挑战

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领域。目前,国家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建设的法律政策在不断完善,但关于高校后勤的专业性法律条款却很少; 高校后勤部门大多数隶属于高校的二级组织机构,不是独立的法律实体或企业法人。因此,高校后勤在开展各项工作尤其是经营性工作的过程中,合法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二、应对挑战的新思路

( )强化高校后勤的基础性地位

高校后勤是高校发展前行的重要支撑和可靠保障。在新常态下,务必不断强化高校后勤的基础性地位,增强高校后勤的保障能力。一方面,高校要将后勤的发展和建设纳入高校事业的整体规划予以统筹考虑,在政策和制度上保障后勤可持续发展,不论是高校自有后勤实体还是引进社会企业提供服务,高校都应拥有后勤保障的主导权,确保后勤的可控性,在服务师生上体现公益性,应强化管理,依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平安后勤、质量后勤、绿色后勤,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应把握国家政策方向,依据政策、适时争取政策,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促进学校的全面进步;不断满足师生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的服务保障;积极发挥自身集约性、规模化优势,深入拓展服务育人和感染人的文化品味。

( )完善服务主体监管机制

在高校后勤服务主体多元化的新常态下,高校后勤亟需完善服务主体监管机制,加强对服务主体服务质量的控制。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高校后勤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制定服务主体监管标准,健全服务主体监管制度;二是建设专业化的监管队伍,加大对服务主体监管力度;三是实施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相结合,专业化监管和师生监管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丰富服务主体监管形式; 四是结合实际,加强对各类服务主体的培训,充分调动服务主体保障服务质量的能动性。

( )依托科技建设智慧后勤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师生对于品质化服务需求的提升,智慧后勤已渐渐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汗水后勤,成为高校后勤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后勤以生态文明价值观为指导,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监测、分析、融合、智能响应等方式,融合优化现有服务和保障资源,构建绿色的环境、和谐的校园,以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的持续发展,为师生打造智慧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智慧后勤的特征表现为感知可控、智能协同、移动便捷、师生为本,内涵体现在科技后勤、文化后勤、质量后勤、平安后勤、节约后勤的建设等方面。

高校后勤需努力完善后勤服务体系、后勤管理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建立集服务、评价、监督、宣传和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后勤服务门户网站,建设数据中心、监测中心、呼叫中心、管理中心、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分工明确、监管到位、服务及时、覆盖校园的后勤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进集精细化管理、师生服务、协同应急等为一体的后勤网格化服务平台建设。

( ) 推动高校后勤协同发展

高校后勤拥有共同而广泛的服务对象,在新常态下加强高校后勤之间的合作,推动高校后勤协同创新,实现资源共享,是高校后勤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可以从三个层面推动高校后勤协同发展。第一层面,加强同区域经济带内高校后勤的合作。通过共同探索发展方略、共同制定后勤标准、共同探讨食物原材料联合采购机制、共同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共同推进安全工作、建立高校后勤人才交流中心和后勤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方式,促进高校后勤的协同创新与发展。第二层面,加强同临近高校的区域合作,打破区域校际之间的行政界限,整合资源优势,通过设备共用、食堂共建、文化共建、队伍共带、安全共查等形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第三层面,加强同校内各单位的协同合作,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以院系为智库,将高校后勤建设成为学生实践基地和科研教学基地,实现校内资源利用最大化。

( )精细化管理确保安全稳定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新时期高校后勤确保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要做好精细化后勤服务,必须重视以下几个环节:一要高度重视。高校后勤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后勤安全工作。二要建立体系。建立有效的安全防控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三要落实责任。完善安全责任机制,增强后勤员工的责任意识。四要普及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五要信息共享。加强同各院系和校内其他组织管理机构的联络,保证安全信息的稳定畅通。

(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高校后勤队伍是高等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高校后勤队伍应有的定位,无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到何种程度,这一定位不应改变。针对当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优化队伍结构,留住核心人才是关键。高校后勤须重点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专家型监管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三类核心人才,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健全人才发展机制,努力培育后勤文化,激发员工活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总之,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的新常态进行理解和把握,是进一步明确当前高校后勤发展方向的引路之灯; 对新常态下显现出的各类新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是未来一个时期做好高校后勤工作的开门之钥; 针对新常态下新问题开展的高校后勤新实践,将成为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事业的筑路之基。